| 旅游規劃設計甲級資質 |
京ICP備1803086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5526號">
田霖:13311518088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京師文旅 4月16日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全域旅游發展做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指導意見》對發展全域旅游提出了“八方面任務”,“推動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是其中之一。就融合發展、創新產品的話題,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浙江天臺縣是我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之一,在全域旅游發展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天臺縣委常委、旅游委主任余昌杰說,從時代背景看,當前我國正全面深化改革,旅游產業也承擔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任務,時代呼喚旅游產品創新;從發展格局看,“融合”兩字是全域旅游的關鍵詞,可以說,全域旅游的產品和業態發育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因此產業發展倒逼旅游產品創新;從市場需求看,在散客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的當下,“形式單一、體驗單調”的“孤島型”景點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游客對旅游品質的追求,因此,市場也在期盼產品創新。總之,全域旅游發展實際上是一個需求升級、理念革命、產業更新、產品換代的過程,需要創新這把鑰匙來激發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參與《指導意見》編制的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馬曉龍對全域旅游產品創新的必要性也做出了解讀。他說,產品創新的本質是解決旅游供給側優質旅游產品供給不足、不能滿足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問題。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互聯網技術等的支撐下,現代旅游市場需求向著更加自由、自主、自我的方向發展,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旅游產品供給適應這種變化和趨勢,不斷通過產品的創新,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更加符合時代需求和中國特色的業態和形式。
對于如何“推動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指導意見》做出了系統部署。《指導意見》提出,要做好“旅游+”,推動旅游與城鎮化、工業化以及商貿、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保、國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等融合發展。例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與住建部門聯合探索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四名一體”的全域旅游模式,與農業部門聯合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閑鄉村,與交通部門打造旅游風景道,與教育、衛生等部門開發研學旅游產品、健康旅游產品等。提高旅游產品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生態含量。大力推進旅游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對于依托產業融合推動產品創新,余昌杰介紹了相關經驗,天臺旅游發展的經驗是“一業融五化”,即推動旅游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產業化的深度融合,以旅游為主線,打通工業、農業、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任督二脈”,通過旅游富民來進一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差距,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從實踐來看,這一舉措的帶動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在“農”方面成效十分顯著。
對于產業融合的必要性,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系主任張輝指出,推動融合發展是旅游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中國旅游是建立在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小旅游”基礎上的,但如今我國正進入“大旅游”時代,旅游形態日益多樣,以“小旅游”的空間形態、產業規模、產業形態去滿足“大旅游”需求,顯然力不從心。推動融合發展適應了“大旅游”時代需求,可以推動“小旅游”向“大旅游”轉變。
對于產業融合與產品創新的內在關系,馬曉龍說,產品創新提供了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形態,產業融合則是為產品創新提供了養分和素材。隨著傳統旅游資源利用不斷深化、市場需求多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依托傳統旅游資源開發優質旅游產品的空間越來越狹窄,超越傳統資源認識觀,從產業和滿足游客需求角度去重新理解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創新的任務。也就是說,旅游產品創新有融合其他產業的客觀需求。與之對應,其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如傳統農業經濟潛力不易釋放等,需要通過產業融合來破解這些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文章來源:中國旅游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