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規劃設計甲級資質 |
京ICP備1803086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5526號">
010-62263429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Latest news
最新資訊
2019年1月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旅游綠皮書:2018~2019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吳金梅代表課題組發布了“2018年中國旅游發展十大熱點”。
對中國旅游發展年度熱點事件進行梳理和評述,是“旅游綠皮書”的慣例做法。2018年中國旅游發生了很多重大的變化。為了系統回顧和全面分析這些事件,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于2018年9月-10月通過組織中心特約研究員推薦、向社會公眾征集,遴選出了2018年中國旅游發展的十個熱點問題,并由中心研究人員對其進行點評。需要說明的是,熱點問題的選擇標準主要是基于該事件所涉及問題的重要性、社會的關注度以及對未來發展帶來的影響程度。因此,這些事件既不追求體系上的關聯和正負影響上的平衡,也不刻意回避某些熱點之間可能出現的交叉。
熱點六
特色小鎮發展受到重點關注
(一)熱點事件
兩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全國快速展開并迅速升溫,至2018年約有幾千個特色小鎮項目進入或將陸續進入建設、實施期。這些動則幾十億投資的項目,數量多、分布廣,從一片叫好到各種問題漸漸浮出水面,特色小鎮一直備受關注。在一些特色小鎮成功運行的同時,另一些特色小鎮建設走了樣,違反了特色小鎮建設初衷,項目觸碰生態紅線、房地產化傾向嚴重、地方政府大額度舉債、造成公共資源浪費等,若干特色小鎮偏離了正確軌道。
201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兩不能”和“四嚴”的要求;2018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再發《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針對問題進行規范糾偏,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二)事件點評
特色小鎮建設走偏的原因,首先是概念模糊,把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項目,甚至普通建設項目,都裝進特色小鎮的筐里;其次是市場化不充分,脫離市場規律進行特色小鎮策劃,不能實現盈虧平衡,缺乏成長動力;三是政績導向,追求數量,不考慮基礎,不重視質量,觸碰生態紅線;四是無視風險強行推進,以增加政府債務的代價,來換取小鎮項目招商的成功,形成隱患;五是開發商故意為之,借小鎮之名“跑馬圈地”,行房地產開發之實。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連發政策明確界定特色小鎮內涵,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嚴控房地產化傾向,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嚴格要求節約集約用地,注重打造鮮明特色,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強調產業主導,對有房地產開發的特色小鎮進行一票否決,明確特色小鎮優勝劣汰的機制。這標志著我國特色小鎮從野蠻生長期進入規范調整期。
(三)重要啟示
特色小鎮在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
首先特色小鎮建設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從瘋狂增長到收攏聚焦,發展過程中的規范調整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應正確認識;第三,加強監管,要對特色小鎮實施動態管理,退出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激發活力;第四,做為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以PPP等模式助力特色小鎮建設,創新發展勢在必行;第五,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發展的問題,要提升特色小鎮各相關主體一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市場化運行的機制;第六,特色小鎮的長期運營是根本和關鍵,不能急于求成,要通過規范調整進入科學發展階段。
(執筆人:吳金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熱點七
高鐵線路旅游帶動效應凸顯
(一)熱點事件
2008年8月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中國高鐵進入第十個年頭。2018年,渝貴高鐵、哈佳高鐵、廣深港高鐵相繼開通運營,特別是廣深港高鐵開通將高鐵網絡延伸至香港。全國29個省會城市、180余個地級市、370余個縣級市開通高鐵,時速350 公里“復興號”高鐵已覆蓋京滬等25條線路,高鐵網絡日漸形成。高鐵旅游迅速崛起,日漸成為旅游發展主力戰場,旅游企業紛紛上線高鐵旅游產品,搶占高鐵旅游市場。各大旅行社推出各類“高鐵游”產品,攜程上線“高鐵游”綜合平臺,美團推出“高鐵+”戰略,同程、藝龍也圍繞高鐵游產品線路進行整合;洛陽、梧州等高鐵沿線城市推出憑高鐵票享受景區門票、住宿打折等優惠;鐵路部門也開通“高鐵旅游專列”,推動“高鐵+旅游”融合,高鐵旅游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二)事件點評
高鐵是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又一次革新。高鐵網絡帶來極強“時空壓縮”效應,有效降低了旅游時間和空間成本,將傳統的中遠距離旅游市場變為近距離市場,高鐵旅游成為大眾旅游的新模式,帶來萬億級高鐵旅游大市場。同時催生出一批高鐵旅游新業態,一批新的高鐵旅游路線嶄露頭角,高鐵旅游產品正引領旅游發展新趨勢。高鐵也推動資源、市場、資本等要素的集聚和擴散,產生同城化、近城化、網絡化、網格化等效應,旅游目的地的分工格局也被重新塑造,一批高鐵節點城市加快向新的旅游目的地轉變,特別是具有高品位旅游資源但之前受交通條件限制沒有進入主流市場的旅游目的地開始走向市場前沿,成為新興旅游目的地。同城化效應也推動了沿線地區“高鐵旅游圈”的形成,助推區域旅游一體化。
高鐵在帶來擴散輻射效應的同時,也帶來過道效應,沿線旅游目的地面臨更大范圍競爭,容易出現“游客”變“過客”現象,成為一個旅游過境地。在這之下,中國旅游發展區域版圖正在被全面改寫,中國旅游迎來大發展、大變革的新時代。
(三)重要啟示
面對億萬級高鐵旅游大市場,需要各主體清醒認識、主動適應。第一,要充分利用旅游大數據等技術,認識高鐵網絡時代下游客時空行為方式、消費模式、需求特征,研究高鐵旅游客群時空行為規律,認識高鐵旅游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第二,旅游企業要圍繞市場需求,加快高鐵旅游產品、業態創新開發,推動“高鐵+旅游景區”、“高鐵+租車”、“高鐵+郵輪”、“高鐵+酒店”等多種主題與產品融合新模式,形成以高鐵旅游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第三,鐵路部門要推動“高鐵+旅游”融合,規劃設計高鐵列車環境、餐飲、娛樂、消費等服務內容,完善高鐵旅游服務,使高鐵旅游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第四,高鐵沿線城市要加快創新旅游業態和產品,完善與高鐵旅游相配套的服務設施,提高旅游目的地競爭力,避免成為高鐵旅游過道。
(執筆人:廖斌,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熱點八
制度紅利再促海南旅游發展
(一)熱點事件
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新定位,大力推進旅游消費領域對外開放,優化入境免簽的國家范圍、停留時間和人數限制,鼓勵跨國企業、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在海南設立國際總部和區域總部,著力打造躋身全球前列的營商環境等等都為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令人羨慕的“制度紅利”。
隨后,海南省一系舉措亮相: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實施;支持郵輪企業以東南亞、港澳臺等航線為重點,推動瓊港澳游艇自由行,加快瓊州海峽兩岸港航基礎設施發展;中國旅游集團總部正式從北京遷入海口;與光大集團等大型央企以及與世邦魏理仕集團等知名外企洽談或簽署了相關合作事項,等等。
(二)事件點評
海南社會經濟發展曾經經歷過兩次大變革,一次是1988年成立經濟特區,一次是2009年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兩次變革對于海南旅游業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海南包括入境旅游政策改革在內的多項改革措施。總體而言,雖然海南旅游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離中央的期待、資源的潛力和美好生活新向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深化改革開放是海南旅游發展最大的“制度紅利”。海南以及我國其他不少地區的發展歷程表明,“制度紅利”是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動力,但不少地方在制度改革和創新中也容易形成“制度紅利依賴”。缺乏內生的發展動力,卻過度依賴于政策或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不少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發揮人才的關鍵性作用”。能否構建人才這一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吸引、培養規模化、創新性、國際化的泛旅游領域專業人才,發揮專業人才的關鍵性作用,是建設國際自由貿易港的背景下,海南能否最終成為“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環境舒適、特色鮮明的國際旅游消費勝地”的關鍵。
(三)重要啟示
海南旅游業發展要發揮自身能動性,整合各方面資源力量,在新的基礎、新的定位和新的政策保障與指引下,完善和優化旅游發展改革新方向、新空間、新環境、新思路、新舉措方面的深入探索。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建設不能就旅游談旅游,而是要放在海南整個國際自由港建設的大背景中來重新思考,需要圍繞市場準入、金融制度、稅收設計等一系列政策創新,需要圍繞海南整體營商環境的改善,需要圍繞著“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搭建全新的旅游交流平臺與區域旅游合作基地,圍繞旅游需求鏈構建供給鏈,完善產業鏈,形成價值鏈,將旅游業真正打造成海南的主導性產業。
(執筆人:厲新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熱點九
景區門票降價仍需狠抓落實
(一)熱點事件
在2018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國有重點景區降價(以下簡稱降價令)。6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到“十一”前夕,共有981個景區宣布免費或降價,在降價的907個景區中,降幅超過20%的491個,占54.3%,降幅超過30%的214個,占23.6%。降價的5A級景區159個,4A級景區534個,二者合計693個,占全部降價景區的70%多。
(二)事件點評
降價令一出,立即受到社會輿論和廣大游客的熱捧,認為降價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這在景區價格監管上是史無前例的,說明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景區門票問題已經普遍較重。
正面效應有三:一是釋放了公共資源性景區今后改革的信號。這是繼設立國家公園以后的再一次,對指導景區行業、旅游投資商非常及時。二是向以“門票經濟”為主導的思維猛擊一掌,也對刻意追求景區高A級的行為踩了“點剎”。三是一些景區借此推出靈活票價,包括實行兒童票等,實現了與國際慣例接軌,體現了對兒童的關愛,也提高了運營的靈活性。
但必須指出,降價令貫徹實施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動作遲緩。3月份釋放降價信息,5、6月份才有零星幾家景區降價,6月底出臺部委指導意見,8、9月才有較多的景區降價。二是降價幅度不大。表面看降幅達20-30%,但由于各地(北京除外)票價一向偏高,實際降價只去“虛火”,尚未傷及皮毛。三是相當數量的重點景區沒有降價。其中, 5A級景區近100家,4A級景區2400余家,分別占總數的40%、80%。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一是對降價理解普遍不到位。有人認為景區成本高、負擔重,降價需要有一個過程,遠沒有理解這次降價的導向性、長遠性、實質性。二是時間有點倉促。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指導意見到“十一”只有3個月,一些大景區管理層級較多,決策降價需要層層請示。三是其它的各種因素,比如,經營成本、年終考核、景區之間相互觀望等等。
(三)重要啟示
一是改革方向必須充分宣傳。推動國有景區降價是一個大方向,目的是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全民共享、景區服務費用游客合理分擔,充分體現國有景區的社會公益屬性。對此,必須廣泛深入宣傳,不能一知半解,半途而廢。
二是降價指導意見必須落實到位。很多重點景區不降價,有些景區搞價格捆綁后的降價,都明顯違反了文件精神。為了體現中央政令的嚴肅性,有必要分級派出督察組,督促把降價政策落實到位。
三是抓緊扭轉“門票經濟”的發展思維。包括現有景區的運營、謀評5A級景區以提升票價、投資“大項目”以收取門票等各方,都應加緊轉變思維方式,切實減少“門票經濟”依賴,讓旅游業發展真正更好地造福人民。
(執筆人:高舜禮,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熱點十
目的地營銷新應用打造網紅
(一)熱點事件
2018年,一批旅游目的地和景區嘗試使用新技術和新媒體營銷自身,提升服務,基于抖音的旅游營銷、基于移動旅游服務的“一部手機游云南”,面向全面旅游解決方案的飛豬升級版未來景區,均成為這一年的旅游行業熱點。例如抖音,成為旅游目的地成功營銷的平臺,一批旅游城市,如重慶、西安、廈門等成為抖音上的網紅,旅游收入與游客量顯著增長。重慶已經成為抖音上最火的網紅城市,李子壩輕軌站因為抖音上很火的視頻“輕軌穿樓過”,成為很多旅行社力推的重慶一日游必去的景點之一,很多游客專程去拍攝輕軌穿樓而過的瞬間;西安城墻腳下的永興坊“摔碗酒”也被抖音捧紅,“摔碗酒”配上一首《西安人的歌》,吸引“抖友”前來“打卡”。此外,廈門鼓浪嶼的“土耳其冰淇淋”、山東濟南寬厚里的“連音社”和張家界的天門山等都借助抖音形成熱點傳播。
(二)事件點評
旅游與互聯網的新融合、旅游與科技的新融合,體現了在新的經濟與旅游發展階段,旅游業的一些新的特征,包括:
第一,旅游業逐步從科技研發—使用—擴展使用鏈條上的中游乃至下游企業,提升到上游。前沿的科技和應用,在第一時間與旅游業的使用相結合,形成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研發,并面向海量游客試錯、完善、迭代,從中形成經驗和數據,為其他領域和行業所用,已經成為旅游與科技結合的一種新的模式,旅游業因而形成了一個萬眾的實驗室,供科技與應用的研發和使用提供載體,旅游業的科技特征日漸明顯。
第二,旅游業在科技與互聯網的加載下,呈現出越來越鮮活的特征。傳統的旅游業,整齊劃一,業態陳舊,而新的旅游業,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鮮活個性,越來越隨時代而動,隨技術而動,也越來越具有生態的系統性,這為旅游業的演變和進化提供了條件,旅游業也因而將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可持續性。
第三,旅游業的目的地競爭越來越激烈,逼迫旅游行業的快速升級。目的地爭相使用新的技術手段,來源于目的地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在加科技,加互聯網之后,逐漸轉化成全行業的動力,很多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創新,都因之第一時間引入行業中,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三)重要啟示
一是要高度重視旅游業在轉型換檔期的使用。在產業的發展歷史中,旅游業逐步形成市場化程度高、規模大、增長快、和各行各業以及社會經濟系統嵌入性好的特點,這樣的特點,特別適合創新和創業,特別適合形成科技和應用的結合研發,特別適合推廣和科技的使用面,特別適合形成新型的融合科技與互聯網的消費場景,旅游業這樣的特點,在轉型換檔期,將發揮特殊的作用。
二是融合是產業升級的動力。我們看到,旅游業的產業發展動力,越來越來自于跨界和融合,不同產業的融合,不同技術的融合,不同場景的融合,不同人群的融合,旅游業已經逐漸擺脫傳統的增長方式,形成了在融合中創新,在融合中增長的新的模式。
三是理解市場,引導市場再次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今日的消費市場,正在互聯網大潮下發生劇烈的變化,新一代消費主流的消費習慣,與上一世紀已經大為不同,抓住市場熱點,理解市場,引導市場,發展市場,是今日的旅游目的地和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而這背后,關系到整個行業發展邏輯的調整。